首页 > 所有文章 > 金融 >文章详情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如何转型应对压降存量规模?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编辑: 枕雪 时间:2024-06-28 05:34:07 浏览量:33

日前,近日山东、重庆、湖南等省份多个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收到监管下发的通知,要求在2026年底前压降存量理财业务规模至2021年初或8月底水平。另有报道称,广东监管部门已下发通知,要求辖内银行填报具体压降计划。

据媒体报道,专家指出,压缩此类存量业务规模势在必行,当前正是风险最低的好时机。相关银行应居安思危,尽早开启压降进程,同时关注代销等财富管理的留客新路径,寻求理财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为什么存量理财务必要进行压缩?

6月26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山东、广东等省市部分中小银行,有业内人士表示尚未听说具体通知。一位城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能是之后会有业务调整,但目前经营端还没听说有举措。

压缩未设立理财子公司银行存量理财业务势在必行,根据‘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相关原则,符合条件的银行基本上已经拿到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入场券,而未获得准入的相关银行背后则关联了监管的一些顾虑,故而需要对存量业务进行消化与控制。

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型代销或聚焦主业?

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三年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来看,理财子公司的数量及其产品存续规模正逐年提升。未持牌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市场占比并不高,相关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减少。相关银行的存量理财业务将进一步被压缩直至清零。

新理财子牌照的发放似乎也有放缓趋势,苏筱芮指出,未来理财子公司牌照的发放确实有可能进一步收紧。相关中小银行应当居安思危,尽早开启压降进程,同时关注代销等财富管理的留客新路径,寻求理财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压缩存量理财业务?

银行已经发行的理财规模大、种类多,一刀切地压缩也容易触发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选择对银行正常经营风险最低的时机进行。对于没有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而言,本就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做好银行本地的储蓄存款业务,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已经成立的理财子公司而言,也同样需要风险控制、规范经营。站在监管视角,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监管全覆盖,尤其是对理财资金用途的监管能否参照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标准进行严厉监管。

最后,中小银行都应该趁目前储蓄回流的时机,尽快压缩和退出理财市场,聚焦主业,做好传统的商业银行吸存放贷的业务,服务本地,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结尾内容:希望读者能对本篇文章有所启发,欢迎留言评论,同时关注点赞和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