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ip地址无法获取(安卓手机ip地址查询)
时间:2023-10-29 19:24:04 浏览量:33
这TM可尴尬了……
今年夏天热成这样,自然少不了要出门玩水拍照。极果君也趁着去海边的机会, 顺手试了试手边旗舰机的防水性能 。然后… 它就挂了。
但这还不是最尴尬的, 这台 iPhone 7 Plus 的扑街,完全是意外事故。 而原定要被“献祭”的那个倒霉蛋,其实是三星 Note 8 ……
这事儿还得先从土澳说起。
这个月月初, 三星在澳洲被人送上了被告席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澳洲消费者协会?)状告三星澳洲,称对方 宣传手机防水的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
比如广告放在海边/游泳池里拍摄, 给人以在水下也可安心使用的错觉, 实际上在正式的规格表中,手机却 只能防御纯水浸泡。
朋友们,这么好的缺德素材,不下水试试说得过去吗?
于是趁着去海边 摸鱼 划水的机会,我们翻出了老板抽屉里沉睡多年的三星Note8,准备让它接受一波海浪的洗礼。 然而还没来得及到海边,iPhone 7 Plus 就先挂了。
是这样,下海之前还有个漂流环节,而这台 iPhone 7 Plus 不幸被忘在了兜里,跟着我们 泡了1个多小时的河水 ,然后就……
与此同时,头一天下河第二天下海的Note 8, 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同样是 防水旗舰 ,同样是 旧手机 ,为什么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作死导致进水的,可不止极果君一个。 同样是iPhone 7,进水案例上网是一搜一大把。 运气好的掉海里都没事 ,运气不好的比如这位,放桌上进点冷凝水都能坏……好惨。
这其实是手机的防水原理决定的:防水手机在设计之初,就会加入一圈圈严密的 密封胶 ,让液体无法侵入。但这圈胶并不是那么可靠, 水压过大、装配不良或者外力摔伤,都可能令密封失效。 此外随着材料老化,密封性也会变差, 越用越不防水。
这两台手机也是这样:之前 摔过好几次 , 使用年限也比较长 ,结果就是密封胶顶不住了,防水失效。Note 8 虽然也是旧手机,但我们下水之前做了测试, 气密依然完好 ,所以幸免于难。
另外,手机能否存活,跟水质也有关。 纯净水几乎不导电,一般不会让手机挂掉。 而随着水里杂质越来越多, 导电能力也越来越强,更容易导致短路烧毁。 如果是 海水/ 菜汤 之类,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闹明白这些事儿已经够烦人了,更烦人的是 厂商还跟你玩文字游戏 :防水相关的描述,涉及到一系列专业名词。IPxx的后两位都代表什么,这些年大家已经被科普的差不多了。(还记不住的请看下图)但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 “防水” 、 “抗水” 这俩貌似一样的表述,居然定义也大不一样。
防水物料厂商gore-tex对此是这么解释的:防水对应的是“water proof”,就是大家最常理解的那个防水的意思,防护等级也是最高。而 抗水则对应“water resistant” ,是 有限条件下才防水的含义,并不是100%不会渗漏。
如果卖手机的时候厂商能说清楚,那倒也无可厚非。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手机厂商们的防水宣传,实在是过于鸡贼。
来吧,我们来看看网页。
在产品介绍页面中,苹果、华为、三星、索尼,都在页面最下方标明了IP等级解释,及进水不保的免责声明。其中 索尼的页面说明可读性最好,而且特别诚实 ,跟你说直接用水龙头冲也没事。 但页面末尾的“免责声明”默认是折叠状态,一般人很难看到。
三星的防水相关内容被放在了“性能”卡片里,可读性也还不错。华为的字体颜色稍淡,字号也偏小,但不至于完全看不清。至于苹果……
字又小、又密、配色跟背景之间难以区分。跟又大又闪的正文之间,简直天差地别。
到了规格参数页面,苹果跟索尼的表现还是照旧。只有华为,把IP防护等级的测试条件, 用正文方式呈现在了页面上。 三星则干脆没写相关内容,不知何故。
对了,大家可以猜猜,使用了“抗水”这一说法的两家公司中,谁注明了“抗水”的具体含义?又有谁注明了“抗水”不等于“防水”呢?
华为这段话算是注明了“抗水”不等于“防水”。 索尼和三星并没有玩这个文字游戏,写的都是“防水”。 而唯一全程使用“抗水”描述的苹果,则对这个奇怪的名词毫无解释。
但是,别看厂商们 宣传的时候遮遮掩掩 , 送修的时候可是绝对火眼金睛 ,一点不跟你含糊。在绝大多数手机中,厂商都配备了下图这种 进液检测贴纸 ,遇水变色且不可逆。
手机送售后,人家第一眼看的就是它,只要变了颜色,您大概率就得自己花钱维修了。不过话说回来, 进水造成的主板腐蚀其实非常显眼 ,就算没有这张贴纸,多数维修人员也能一眼看穿是咋回事:
难道这防水手机,就真的不能下水了?
还是能的,不过得做好保护措施,最好给它穿个雨衣。
如果手机摔过,或者被拆开修过,那最好不要再下水。 就算维修人员能给你换上新的防水胶,也无法100%保证手机防水的完整性。如果一定要裸机下海, SIM卡槽一定要摁结实 ,安卓机下水之前,还应该 检查气密性 。各个机型检测的方法不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切记, 从水里拿出后不要立刻充电 。苹果给的建议是 5小时之后 ,安卓旗舰则大多带有潮湿检测功能,插上了也不给你充。这里顺便再diss一下苹果,2018年之前的iPhone,Lightning 接口都没有潮湿检测,特别容易烧数据线。不信,你可以拿一根旧的Lightning 线看一下, 从左往右数的第四根金手指,十有八九都是黑的。
下水之后,外放和听筒的声音会变得很奇怪。好在iPhone和安卓都有对应的APP,可以 通过声波震动排出水分。 把它放在通风处,或者用 吹风机的冷风 帮助风干。 热风虽然貌似干得快,但会让胶圈软化,令水蒸气有机会侵入机身。 一旦在内部冷凝,手机很有可能遭受二次伤害。
最后,以上这些建议,都不能保证你的手机一定能活着出海。如果你实在拿不准,那么能不下水就别下水。 把防水当成一道保险,而不是一个可以依赖的功能。
总之,该戴套时要戴套,别听厂商瞎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