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文章 > 金融 >文章详情

产品持续亏损、规模在清盘线徘徊,多家基金公司为何仍出手“保壳”? - “产品持续亏损、规模濒临清盘,基金公司如何实现‘保壳’?” - “为何多家基金公司在产品亏损、规模下降时仍选择‘保壳’?”

来源: 红星资本局 编辑: 饮霜 时间:2024-05-08 06:33:20 浏览量:894

```html

红星资本局5月7日消息,近期针对旗下部分濒临清盘的迷你基金,中银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等多家公司通过向基民提议持续运作、修改合同的方式来“保壳”。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随着市场的持续震荡,不少基金产品赚钱效应不佳,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市场优胜劣汰、产品清盘也渐成趋势。

对于基金公司的“保壳”行为,红星资本局向业内人士了解到,在新发产品不好做的情况下,持营因相关产品有过往业绩参考与较低成本而更具优势,此外由于产品的动态发展,先占据着赛道再等待机会也是一种策略。

为何选择持续运作?

一般来说,持有人户数不足200户或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是基金的清盘线。按照中银远见成长混合的原基金合同,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上述情形,基金自动清盘且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而修订后的合同删除了上述条款,并改为“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截图自中银基金公告

红星资本局梳理中银基金近期公告发现,不只中银远见成长混合一只产品通过修改终止条款来避免自动清盘危机。今年3月以来,中银新能源产业股票、中银鑫利混合也都发布了召开持有人会议的公告。截至一季度末,这些产品的规模均在5000万元的清盘线徘徊。这些产品中,仅中银鑫利混合年内取得了正收益。

为何还要奋力“保壳”

“早期大家怕清盘,还保壳,现在(清盘)属于常态了。”有公募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一般来说,一只产品如果净值曲线很好,也不至于“沦落”为迷你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年内已经有66只基金走向清盘,这一数据低于2023年同期的94只。近期,还有不少基金发布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预警信息。

迷你基金或迎新要求

不过,随着迷你基金或又迎来一次“改革”,或将倒逼基金公司有所行动,奋力“保壳”之下持营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近期,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迷你基金最新的要求中,鼓励基金公司自主承担迷你基金的各类固定费用,不再从基金资产中列支。若基金公司选择不承担迷你基金固定费用的,需要在2024年6月底前依规给出解决方案,并于2024年年底前改变产品的迷你状态或清盘。同时严禁借助“帮忙资金”等形式规避支付迷你基金固定费用等违规情形。

对此,有头部公募相关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暂未收到这一通知;也有公募人士表示,该要求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其中对于明显用于“保壳”的帮忙资金,监管是明确禁止的。

结尾

迷你基金的存在确实有其问题,公司对此也相当重视,从监管的角度来说,迷你基金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风险,但如果迷你基金大量清盘,可能也会对市场产生波动,带来一定风险。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留言评论,关注我们的更新,点赞支持,感谢您的观看。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杨程

```